服务热线杨老师13317421888
红色教学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红色教学点

林伯渠故居

时间:2021-09-22 17:16:10 点击:

林伯渠故居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修梅乡凉水井村,离县城约13公里,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为林伯渠曾祖父林长槐任四川邻水县县令时所修建,故居坐东朝西,为三进,共有正房14间,杂屋5间,建筑面积857平方米,整个建筑古朴典雅,且“诗礼传家”之气浓厚。共馆藏文物1221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20件,三级文物68件。


    1985年,经中央办公厅批复,对林伯渠同志故居进行修缮。围绕“故园、田园、陵园”的思路,从2013年起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并完成了林伯渠广场、林修梅广场、林伯渠生平陈列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丰富了红色基地内涵,完善了观光教学接待条件,故居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

image.png


手举马灯照万人

     长征路上,夜行军中,红军战士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穿着普通战士的灰色军装,提着一盏明亮的马灯,站在险隘的路口,叮嘱着同志们“小心,小心!”。他,就是时任中央苏区财政部长林伯渠同志。

在长途的夜行军中,林老年纪大,身体也较弱,自然比起青年同志更要劳累和疲乏。但他有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从不说苦。每次行军时,他总是提着那一盏小马灯或前或后的照顾着同志。他的小马灯从不个人占用,一定要把光亮照着大家。他不仅是在险隘难行的路口,举灯照耀着,让同志走过去,还交代后面的同志要注意险路。每次遇到溪流沼泽,他都要用一根竹棍子,走在前面探路,引导大家安全地通过。

一天夜晚,部队正在翻越四川天全境内的一座名叫老虎岭的大山,突然前面传来“哎哟”一声,林伯渠急忙询问,原来是前面有一条溪沟,一位小战士过沟时不慎掉了下去。林伯渠三步并作两步赶了上去,举着马灯一照,只见山沟足有一丈宽,沟上面仅搭着一根树,朝下看,黑咕隆咚不见底,隐隐传来流水声。这时,只听见从下面传来了小战士的声音:“我还活着,我看见小马灯了!我看见小马灯了!”听到那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喊声,林伯渠一边安排搭人梯,一边找来绳子吊马灯。只见马灯顺着人梯走,人梯随着马灯行,终于把小战士拉了上来,挽回了一条生命。


为了避免再次意外,林伯渠手持木棍举着马灯,照着独木桥大声果断地下命令:“快,迅速过桥!”这可急坏了警卫员小邓,他搓着双手心急如焚。“林部长,您这要举多长时间啊?”“不管时间多长,都要保证战士们过桥无险情。来,我们两人轮流举,20分钟为一轮”。就这样,在小马灯微弱的灯光下战士匆匆过桥,足足过了4个小时,等到部队全部通过时,已是午夜时分。林伯渠这才带着警卫员最后一个踏上征程。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队伍全部到达两河镇。迎面走来朱德总司令,拉住林伯渠笑盈盈地说:“辛苦您了,有一名女战士要为您唱首歌。”

“年过半百老英雄,又当部长又当兵,山高水深何足惧,手举马灯照万人。”

唱歌的女战士叫李坚真,是前一晚掉下山沟小战士的老乡。还有一位宣传员战士黄镇也以林老手提马灯的形象进行了艺术创作,在他所画下的素描里,林老提着小马灯,雄姿焕发,阔步朝前,真实地表现出了长征中老英雄的精神面貌。

“长途不疲伴同仁,掌握光明赖一灯。总是前进好风景,目标注定有南针。”这首《记长征马灯》,是1959年9月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林伯渠同志写下的诗句。当时,他参加中国人民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仪式,在众多展品中,他在长征中自己曾使用过的马灯前久久驻足凝望,即兴赋诗。老一辈革命家在极其艰难的环境里,总是能锁定目标,以革命的大无畏胸怀欣赏一路前进中的好风景,只因为心中有一盏明亮的灯。这盏灯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红星云整理发布,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若来源标注错误、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3317421888@qq.com

上一篇:贺龙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