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杨老师13317421888
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

时间:2024-03-29 08:35:28 点击: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标志着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体现了党在文化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体系性跃升、创造性升华、突破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品格。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动力源泉。实践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孕育而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也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明确提出“七个着力”新要求,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开展文化建设、开展什么样的文化建设及怎样开展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继承和发展。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文化发展新使命,着眼文化强国建设新需要,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之问,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21世纪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中,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中,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有普遍性的内在规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印刻着最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着最优质的基因禀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革新思想的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对“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的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对“协和万邦”“天下为公”大同理想的深沉追求等,均生动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传承。

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径,不断增强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实现将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有机结合,使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日益坚定。

丰富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人类文明的发展遭遇各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公道正义,倡导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决反对傲慢偏见、封闭排他、文明隔阂,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等,以“中国之答”深刻回答了“世界之问”,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发展进步贡献了思想智慧、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人类文明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就是向世界传递中国愿同各国一道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旨在推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合力营造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氛围,合力提升人文领域全球治理体系效能,激发各主体各领域潜能,创新对话交流形式,合力探索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为推进全球文明交流交融、包容互鉴凝聚更多共识。中国以生动实践向世界展现了作为文明交流互鉴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的博大胸怀和责任担当,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提供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L23ZD060)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梁瑞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平台整理发布,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若来源标注错误、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谢谢!

名片.png